首页
HOME
PROFILE
MESSAGE
CONTACT US
TEACHER
STYLE
SUBJECT
NEWS
博 学  厚 德   砺 志  报 国
·     ·      · 
·     ·      · 
·     ·      · 
学科资源 · SUBJECT
儒学的精髓
来源: | 作者:李迪 | 发布时间: 2023-12-21 | 49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可以说,友善、睦邻友好是儒学的精神要义、精髓。孔子天性崇尚和平、友爱,将人类文明、人际关系以“仁爱”为纽带建立起稳定的充满生机的文明体系。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,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孔子是一位非常阳光的人,在面对负面的事物时,他沉默不语,他愿意包容、理解,以与世无争的心态来面对人际问题,而对于家国,又有着“治国、平天下”,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伟岸的社会理想。

友善能成为儒学的精髓,是因为儒家有正视事物,同时博爱包容的宽广胸襟。做到友善,在生活中是实属不易的,我们多见到道听途说、人云亦云的低境界、低素质的人,他们一旦对别人形成偏见、成见,要么冷言冷眼相对,要么从此成为哑巴,不再搭理别人,面对思维简单、幼稚、野蛮的小人、恶人,我们作为道德品质非常高尚的君子如何保持平静,如何友善、包容?儒家提倡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强调宽容体谅,也就是说,面对不讲理的人,即便他们把自己不想承受的施加给我们,我们也不能把自己不想承受的施加给他们。我们从小学习的更多的是生存与竞争的利己为己的智慧,求取功名,热爱奖状、夸赞,而当我们成熟成长以后,我们就要有牺牲的精神和思想品质。“东郭先生与狼”的故事所教育的,是绝不宽容恶人,绝不让恶人恩将仇报、得寸进尺,而这种争,这种计较折射着不少人的斤斤计较甚至刁蛮任性,成熟的人希望宽让。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人类社会过多的利益之争破坏世界和平,缺乏文明素养和理想。“生,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这是孟子的一段话,人的各种所求、争都是为了生存的权利、条件和优越,而本着入世精神的儒家思想同样有不争的一面,我们还从中看出君子的品格、气度。当我们不争的时候,就顺理成章的做到了对任何人都友善、包容,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。
发扬友善精神,不仅实现人与人、家与家、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互利,而且对于每个人的事业发展、生活工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。儒学两千多年来深入中国人的骨髓,而友善的儒学精髓更是老百姓人人心向往之的优秀文化传统。
责任编辑:朱卫星 卢春意


联系电话:021-123456X8
 
Return to the home page